电影《大海啸之鲨口逃生》观后感
对于《大海啸之鲨口逃生》媒体和官方票房托儿是这样说的:
首日上映人气爆棚,实打实的好莱坞3d技术和极度惊悚的鲨鱼镜头给了观众强烈震撼,在微博、人人网和各大bbs上,《大海啸》的真3d重口味惊悚都成为最热门话题。据业内人士观察,在目前“观众即市场”的规则下,观众对《大海啸之鲨口逃生》的追捧和认同,不仅是对这部高品质影片的肯定,而且还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的宣传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将会引导媒体及社会舆论的导向,成为电影市场奇迹的缔造者。
看完后才知道,这些话都是胡扯的。媒体写手的能力就在于能把一件很平庸的东西神化到连耶稣都不认识。这是他们的专业,一个个都是吹牛的行家。
官方打出“阿凡达团队倾力打造真3d灾难惊悚”的旗号,票房大挣了一笔。昨天我去上地影院看了,发现网上很多人的评论都是不真实的。这个片子据说是中国人注资的,开头放电影字幕的时候频频放出中国人的名字,我以为上当了是国产片,差点跑出去退票了,开播后发现是英文对白的。
这部片子虽然中国人出了不少力,里面有很多中国的美女龙套,可中国人在片子里都是最早被咬死的,不知对外国鲨鱼来说是“中国菜”好吃,还是嫌中国人太多了。早先还讲了一个有中国男人参与的无聊三角恋,后来三人里的中国人死了,两个老外得到了幸福。
影片的效果是先前媒体一味吹嘘的宣传点,可我看到的却是一如既往的假3d,只有字幕和偶尔蹦出来的一条小鱼是立体的。跟《阿凡达》绝不能同日而语。在大场面描写方面,也是唬人的手段,他们基本把所有可看、震撼的场面都剪辑归纳到宣传片里去了,这犯了原则错误,我每写成一本写书都要把最好的留下很大一部分,只有少量的极品和次极品才会放到宣传册里做宣传,这样别人买到书的时候才会感到处处惊喜,如实描述,不至于感到内容不如宣传中那么好,而产生被骗感。片子里真正的大海啸场面只有影片最开始在海边那一次,而且没有什么高过几十米的高浪,只是普通一次大规模的浪扑罢了,这个浪之后,直到该被吃的都被吃了,才在影片最后拉了一个全景,展现大海啸过后超市之外的狼籍场面。这让人不禁怀疑,这个大海啸存在意义仿佛就是为了做宣传片而特意做的一个桥段,做完后,看到商业功课做足,便立即启动省钱计划,把几个主要角色都赶到一个被水淹了的地下超市里,之后的一个多小时就开始超节省的“室内情景剧”了。室内的剧情结构选用简单的双线描写,两条线一条是超市,一条是超市下面的停车场,狭窄单调的场景犹如当年的《活埋》,可心理效果却不如《活埋》。
里面鲨鱼的攻击方式也显得非常不合逻辑,那些鲨鱼就像一群欠抽的恶作剧小孩,角色出现巨大破绽的时候,不该死的人你骑在鲨鱼背上手淫都毫无所谓,该死的人你抱在天花板的铁管子上鲨鱼也会仿佛海豚一样跃出水面给你咬下半个身子。哪怕你在管子上一声没吭、身上的血腥味也没有传到水里。
几个被关在超市里的人,那些对他们背景和性格的描述都充分显现出商业片的特性,充斥着急躁和对无法吸引观众的恐惧,几个人还没有在观众眼中形成印象,经过异常轻薄的角色刻画和关系简介就匆忙给他们送入剧情主战场或者主舞台,甚至里面的几个超市抢匪的关系都没有任何介绍,唯恐低水准的农民观众嫌无聊无趣,就赶紧把海啸召唤过来了。我一直坚定地认为,就是这种农民观众毁了电影,这种人越多,电影市场就越要迎合这种人的口味。
影片最失败的地方在于恐怖渲染,这个导演似乎对恐怖有一种误读,或者说没有拍惊悚片的经验,里面所有的恐怖点他们只能靠画面和音乐的一惊一乍来吓唬观众,这不叫恐怖片,我躲在墙后戴个鲨鱼头忽然嚷嚷着跳出来也能给女生吓个跟头。
总之这又是个经典的商业烂片,是个犹如洗澡蟹一般的影片,按个阿凡达制作团队和真3d的宣传噱头就当阿凡达卖了,很多人感觉上当了,很多人表示喜欢,并且下次还会去看,观众的品味需要靠高质的影片来提高,需要有一批人站出来做静下心来的真正的电影,把我们中国观众的观影品味带起来,才不至于形成电影市场内的恶性循环——做电影的人只知道一味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和低等品味,给观众搞得越来越没鉴赏力,做电影的就要做更烂的电影来迎合观众低无止境的审美。到最后有一天,三级片就要成为正规电影在国内广为传播放映了。